3d全息投影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一、材料/工具
一张纸;塑质的CD包装壳;胶带纸;笔;剪刀;一台智能手机;一把裁玻璃的刀。
二、方法步骤
1、在方格坐标纸正中间画一个等腰梯形,梯形尺寸为:上底1cm,下底6cm,高3.5cm。(可适当成比例放大)
2、将画好的等腰梯形剪下来备用。
3、拿出准备好的CD壳,依照裁下来的梯形坐标纸块大小,在CD壳上裁下相应的4枚梯形小玻璃板。
4、用胶带纸将4枚梯形小玻璃板拼接成一个小金字塔并粘合到一起。
5、放在手机屏上即可。
:全息影像技术,并非指由1956年丹尼斯·加博尔发明的全息摄影或称全像摄影。而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投射三维立体影像(影像为物理上的“立体”而非单纯视觉上的“立体”)的次世代显示技术。鉴于国内对于全息影像技术的公开学术研究较少,本百科页面的部分内容可能会解释错误的定义并让读者误解。其中内容有可能是在说明全息摄影而非全息影像技术,请仔细查看并甄别。
全息投影就是可以同时呈现物体的光波强度和相位信息,从而使投影呈现3D立体效果的一种技术。
全息投影属于3D技术的一种,原指利用干涉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而后随着科幻**与商业宣传的引导,全息投影的概念逐渐延伸到舞台表演、展览展示等商用活动中。
“全息”来自希腊字“holo”,含义是“完全的信息”,即包含光波中的振幅和相位信息。普通的摄影技术仅能记录光的强度信息(振幅),深度信息(相位)则会丢失。而全息技术的干涉过程中,波峰与波峰的叠加会更高,波峰波谷叠加会削平因此会产生一系列不规则的,明暗相间的条纹,从而把相位信息转换为强度信息记录在感光材料上。?
全息投影的技术原理
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
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
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